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十二章绝地反击(一)(2 / 2)


  根据军事委员会命令,南京所有部队暂时编成南京暂编军,下辖第五十八师,五十一师,三十六师,南京警备师,雪狐总队。军长宋希濂,副军长萧山令,原三十六师副师长钟彬升任三十六师师长。

  最让其他人感到奇怪的是对薛茹的任命。薛茹也感到吃惊,不知道这个命令是怎么通过的,暂编一军参谋长竟然是薛茹。一个临时上校担任军级参谋长,这可是从来没有的事情。

  连萧山令也没想到,他只是来气,把南京的情况向军事委员会做了详细报告,同时把自己和薛茹研究的阻击计划也上报。

  这种越级上报是犯忌讳的,不过没人管。谁都不知道怎么研究出来的,但还没等大家弄明白,第三战区电报又到了,南京卫戍区司令部撤销,所有部队都归入第三战区指挥。暂编军坚守南京,情况不可时,可相机突围。

  这个命令没有突围方向和集结地点,想来顾祝同也明白,长江被截断,暂编军能不能杀出去还不知道呢。

  对这样的命令没谁过多研究,只是对薛茹的任命感到好奇而已。宋希濂一笑:“现在是不是应该称呼你薛参谋长,你现在可是我的人,说说怎么打?”

  因为突然出现的情况,弄得指挥部里面压抑中透出紧张,薛茹知道,日军给国军的压力太大,失败的情绪让这些将领有视死如归的心情。

  至于吗?这可不是阵地战。一定要让宋希濂不能打那样的仗。既然可以机动,当然是狠狠的消灭鬼子。别的不说,薛茹可是知道,第三十六师是南京唯一一个没有损伤严重的部队,尽管在上海也损失惨重,可撤到南京后优先补充,关键是三十六师是国军十个德械师之一,装备最好。

  就是知道这点,才让宋希濂立即撤回来,不能在江岸边被日军舰炮轰击,那太冤了。这么好的部队,要用到刀刃上。因此建议萧山令把三十六师放到中间,留作预备队,四面使用其他部队和鬼子打巷战。

  听到宋希濂的话一笑:“听说你夫人可是出身名门。我也不是你的人,是暂编军的人。”

  “哈哈”宋希濂大笑:“行,有胆色。不要谦虚,知道这一切都是你弄的,说怎么打就行。”

  指挥部的几个人,都被薛茹的幽默逗得笑起来,紧张气氛缓解不少。薛茹说道:“不用管,就是等着,命令三十六师休息待命,等着出击。”

  “等着?”别说宋希濂刚回来,就是萧山令也是一愣。薛茹说道:“其实不用担心,鬼子是五个方向进攻,南京方圆十几公里长宽,他们不敢大摇大摆的进来,一定搜索前进,不到中午是和我们部队碰不上的。想合兵到一起恐怕得晚上。”

  这一说几个人都放心了。也确实,观察士兵报告,日军的轰炸刚刚结束,部队想进来确实得中午。遭到阻击想合兵在一起也得一天时间,担心什么?到那时候可能就开始突围了。

  这一说王耀武和冯圣法告辞离开指挥部,返回他们自己的指挥中心,毕竟两个师和新调来的军警团要分守阵地。伍宇昭守在电话前,萧山令也盯着电话和电台,他要保持和武汉、浦口的战区司令部联系。

  只有薛茹坐在那里闭着眼睛,她有好多问题要想一想,以前只是认为自己好多抗战经过都知道,可真到了这个时代,竟然发现,自己只是知道大方向,细节却不知道。时间也无法连贯起来,一想到全部战局,还是有些不知道在哪下手。原来只是一个总队,两三千人,怎么办都行。打不过就跑,游击战加运动战,拖死鬼子。

  可如今让自己弄得,南京城里两万多部队,一个不好就会被鬼子消灭。薛茹还没狂到认为两万人可以和鬼子五万部队决战。

  可是跑,两万多人往哪跑?吃什么?穿什么?武器弹药怎么解决?哪里是日军没有进攻的地方?躲到后方去,又怎么抗日?

  这一想感到头大,自己这不是没事找事吗?萧山令,王耀武和冯圣法他们那么相信自己,竟然没有撤退,选择留下来。宋希濂也是,只是一个电话,就毫不犹豫的带领本来可以过江的三十六师退到城中心,要是不能带着他们杀出去,自己怎么对得起这些人的信任。

  还有,竟然根据萧山令的报告,就把自己提升为军级参谋长,不是说蒋介石认为为亲,信任的都是他的同乡和黄埔将领吗?自己可啥也不是,还是一个的小女孩。

  薛茹突然有了知遇之恩的感觉,要不能打败鬼子,自己对不起所有人的信任。所以她绞尽脑汁的想自己知道的历史,看看人家是怎么干的,自己应该怎么干。

  薛茹并没有意识到,她不知不觉的把暂编军看做自己的部队,竭力为他们想出路。

  直接撤往江北是没有希望的,只能是先向西撤退。薛岳在宁国、黄山一带整顿部队,安徽南部好像没有陷落,否则怎么会有皖南事变呢?对,自己就向哪里突围撤退,还能得到薛岳的照顾。自己怎么也算是他侄女吧?再说也没给他丢脸。

  要是日军堵截,就调动他们,然后从其它地方撤到江北,和鬼子打运动战,可是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部队到江北停下来也不错,这个军叫暂编军,那就是临时番号,最后可能撤销。自己还是带着雪狐总队,江北可是沦陷区,就可以纵横杀鬼子。

  要是有可能自己第一个渡江收复南京。南京就像是薛茹的心病,她总是惦记夺回南京。要不是这里成为死地,薛茹都想坚守这里,不给鬼子占领。可惜四一年以前,中国还不是鬼子对手,南京也是日军必得之地。只能先撤出去,一旦有机会就再夺回来。

  心里渐渐的有了思路,也就安下心来。看到宋希濂和萧山令在研究什么,薛茹欣慰的笑了,萧山令没死,自己终于改变了的南京的结局。

  伍宇昭过来说道:“总队长,向大队长和季大队长报告,他们分别和日军部队相遇,战斗已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