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八十一章自行其事(2 / 2)


  薛茹知道南京的战斗结果,但并不是了解到每一个细节,那毕竟是军事史学家的事。赶紧问道:“谁的部队守在长江沿岸?”

  萧山令说道:“坚守乌龙山的是第二军团徐源泉的第四十一师和四十八师。坚守幕府山和下关的是第七十八军三十六师。江对岸是在浦口的是第一军团胡宗南部队。”

  薛茹知道这些部队不会听萧山令的,他们是听唐生智的。就说到:“萧司令,我们没有权力指挥其他部队,但是你上报唐生智,让他安排其他部队坚守水西门,就说城里太乱抽不出部队,这样可以集中部队让百姓沿着一条固定线路撤退,集中船只渡百姓过江。我说了,三四天之内还没有问题。”

  “好吧,看来只能如此”萧山令点头答应。

  薛茹说道:“还有,即使百姓撤退了,部队也需要时间,南京必须留下阻击的部队,雪狐只有三千人,日军是三路进攻,很难堵住。”

  萧山令也无奈,他只有手里这一个团,第二团坚守阵地。只好说道:“其他部队我无权调动,这样吧,第一团归你指挥,还有南京城里的警察,他们集中起来能有一个团的兵力。”

  此时也不是客气谦虚的时候。薛茹点头:“那好,我也就不客气了。我只是希望唐生智逃跑之后,你能接替整个南京的指挥,统筹南京部队撤退。”

  “我?”萧山令奇怪的看一眼薛茹,他早就听出来,薛茹一口一个唐生智,根本就没有一点尊敬的口吻。即使两个人有矛盾,但唐生智毕竟是长官。

  他不知道薛茹凭什么的断定唐生智会逃跑,再说南京这么多部队,即使被日军攻进城里,也不至于逃跑。一笑说道:“唐司令的抗战决心还是有的,不至于那样。不过你放心,萧某是南京警备司令,也是南京市长,一定是最后一个撤退,要是撤不走,萧某也会以身殉国。”

  虽然萧山令很大程度上维护唐生智,可他最后真的实现了诺言,战死在南京。后世对萧山令的牺牲有好几个版本,但都是一个事实,那就是他坚持到最后,战死在长江边上。

  不管他是不是发下豪言壮语,能做到这点,就是让人尊敬的英雄。薛茹对唐生智的反感,就在于他口号喊的震天响,最后竟然不等部队撤完,先行过江逃跑,以致南京群龙无首,混乱不堪。

  薛茹笑笑:“不用担心。我也是最后一个陪着你的人。别说我还真不想撤退,要是不给鬼子一点教训,我死都不甘心。”

  薛茹小小年纪和鬼子怎么这么大仇恨,萧山令实在是搞不懂。这不是简单为国为民的问题,薛茹眼里是浓浓仇恨。

  他哪知道薛茹是知道整个抗战经过的人,也知道发生在几十年之后的事。对日本的仇恨不是简单的这一次战争问题。

  两个人又研究了一些细节问题,薛茹说道:“萧司令,要是有必要,你把宪兵司令部移到女子学院,方便统一指挥。”

  萧山令点点头说道:“不着急,你我有电话可以联系,这里的位置是卫戍区司令部,不能轻易动,到时候再说。”

  其实薛茹是想让萧山令和自己在一起,希望能保住他的性命。但有一些话自己毕竟不能说,也就没有强求。

  薛茹返回自己的驻地,夜已深了,南京城里依然是乱哄哄的,担心恐惧的百姓,可不管是白天黑夜,都是向北逃跑。

  返回来的薛茹一连着下达一大堆命令,整个雪狐总队全都行动起来。向文斌是最忙的,伍宇昭已经给宪兵一团严复开命令,部队集中起来,在南京中间地点设置路障,清空南部的百姓,建立街道工事,准备巷战,成为南京第四道防线。

  向文斌召集所有的警察,组建警察团。从雪狐总队分出军官,连夜组建部队,分发武器弹药。警察的武器装备太弱,弹药也严重不足。

  当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南京市民发现,穿着警察服装的人,脖子上都多出一条红丝巾,成为冬日南京混乱的局面下一道风景线。

  南京城里,并没有因为撤退的人增加显得更混乱,因为没人再敢闹事。半天一夜时间,南京被枪毙的人好几百人。有流氓,有无赖,还有一些散兵,也有不少警察。

  凶狠的手段首先震住这些趁火打劫,捣乱闹事,趁机发财的人。南京电台没有停止,不断播发警察厅的命令,接受军、警、宪的指挥,敢不听的,就地正法。血淋淋的事实,让很多人认识到,这时候闹事就是找死。

  随着警察的组建完成,南京城里的秩序在恢复。人流有序的向下关方向撤退。但也有一部分人不愿意离开。有舍不得家业的,有不想颠沛流离的,也有相信日本人宣传的,还有些是亲日的,他们不愿意离开。意外的是雪狐总队并不强求,不走随便。

  这是薛茹的命令,她心里的那股气并没有消除,对于国人的麻木不仁,对他们逆来顺受的习性,感到深恶痛绝。既然不怕死,那就等死好了。

  薛茹的愤青思想,决定了她的行为。对那些影视剧中描写的情景,历来是嗤之以鼻。不知道是编剧导演不了解,还是他们想当然,对于那些拖后腿的人还苦口婆心的劝,以致引起更大危机。为了几个人,牺牲大多数人,根本不正常。既然不想走,谁管你?宁可在日本人的奴役下当顺民,那就不要管他。

  指挥部里,薛茹根本不关心前线如何,她也管不了。现在的中心任务就是撤离百姓,为军队撤离做好准备。

  门口的士兵拿着些纸张突然进来:“报告总队长,参谋长,你们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