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七十二章 夏吃姜


宁心公主想了想,提议道:“贝贝姐姐,要不你当我伴读吧。和我一块儿去尚书房,有你提醒我也会多加注意,而且你和太傅熟了也好跟他提建议嘛。“

皇子公主挑选伴读,一般是要皇族的至亲,也就是皇上的亲戚家的孩子。大家一起学习有利于培养优秀的臣子,以后好辅佐皇上。要不就是有功之臣或者朝廷重用大臣家的孩子,也是有国家政治意味在其中。宁心公主主动提出让川贝贝当她的伴读,对川贝贝来说真是很大的殊荣了。虽说川贝贝平时很忙,还要查案什么的,有那么点不想去,但还是不好意思直接拒绝。

看出了川贝贝的犹疑,宁心公主说道:“不用你天天陪我,每周来个两三天我就很开心啦。而且四皇兄有时候也会来尚书房上课的。“

川贝贝来了兴趣:“他不是都已经封王了吗,怎么还要去尚书房上课?”

宁心公主想了想,解释道:“对于皇室子弟来说,十五岁就要分封爵位,皇子要搬出皇宫,自个儿在外面开牙建府。理论上说,这个时候就可以不用去尚书房了。但大多数情况是,分封后的皇子,甚至是结婚后,因为还没有得到具体的差事,所以还得继续去上书房念书。于是就有了‘寒暑无间,虽婚娶封爵后,读书不辍’的记载。不过话说回来,像这样的皇子,再上尚书房的时候就不会受到像从前那样严格的约束,有的甚至就是去点个卯、应个景而已。当然,学不用那么认真的上,并不代表功课可以不做。因为皇上会时常考察皇子的学问,所以在学习的方面,绝大多数皇子还是不敢太怠慢的。”

“怪不得。”既然赵景明也会时不时去尚书房,川贝贝也想多些时间见到他,就去去好了,果然喜欢的人吸引力是无穷的。而且自己和赵景仪吵架后,针灸馆也很少去了,刚好空出这部分时间。

“那我恭敬不如从命了,多谢宁心公主信任。”

见川贝贝答应了,宁心公主有些雀跃:“是我谢谢你才对,不然我都要闷死了。我这就回去和皇上、太后说。”

中午,宁心公主跑跑跳跳来到钟粹宫,拉过川贝贝的手道:“皇上和太后同意你当我伴读啦。你下午有空吗,刚好和我一块儿去尚书房感受感受。”

“行啊,那我下午就去吧。刚好今天也不用值班。”

“太好啦。”

尚书房位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设在畅春园无逸斋,看这名字“无逸”,就是告诫各位学子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川贝贝和宁心公主来到尚书房,里面坐了约莫七八个人,不过川贝贝都不认识。

“太傅,这位是我的伴读川贝贝。”宁心公主向太傅介绍道。

太傅长得就一副老学究的模样,白白的山羊胡搭在下巴上,眼睛微眯,脸上有些皱纹,手上拿着教鞭晃来晃去:“行,让她坐你旁边的位置吧。”

川贝贝正准备坐下,听见太傅又说了一句:“伴读也是需要好好听课的,到时也要参加考试。”

川贝贝瞪大眼睛回过头:“哈?伴读也要考试?“

“当然。”

宁心公主说道:“要不川贝贝就算了吧,她还在太医院学习,要学的内容太多了。”

太傅一听川贝贝是太医院的学生,愈发严肃认真了起来:“那更应该好好学习文化课程了,明代裴一中《言医·序》中都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的学问不贯通古今,见识不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才华不脱俗出众,心灵不亲近于佛,即不具有慈悲之心,这样的话,宁可种田织布维持生计,也断不可将医生作为职业去贻误生命。只有天资聪颖,并刻苦学习,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之理,认真钻研古今之书,而后才可谈得上行医。“

虽然知道太傅说的很有道理,但川贝贝还是不想给自己徒增压力_(:」)_

宁心公主悄悄说:“没事,大不了考试的时候不来就是了。”

“这样不太好吧。”没想到宁心公主还能提出这种建议,川贝贝有些诧异地看着她。

宁心公主拍拍胸脯:“有我担着呢。反正你主要职责是医工嘛,说那边忙就行。”

“好吧。”川贝贝硬着头皮坐了下来。

今天上课的内容是《论语·乡党》。

川贝贝翻开了书本,见其中一段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

川贝贝来了兴趣:“看来孔子很会养生嘛。不过这不撤姜食是什么意思?”

这时,身后一名男子也起身提出了这个问题:“太傅,其它的我都懂了,就是这不撤姜食不知是什么意思?”

川贝贝回头看了看,那男生十五六岁的样子,生得眉清目秀,干干净净的,穿着一身淡蓝色绸缎长衫,看着十分文雅。

宁心公主小声对川贝贝介绍道:“这个是林尚书的儿子,叫林谕远,成绩很好,和四皇兄关系不错。”

“哦哦,看起来就是学霸的样子。果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川贝贝不由得对他多了几分好感。

太傅说道:“不撤姜食的意思是不撤走与姜有关的食物。孔子喜食姜或含姜的食物,每次吃饭,都要吃姜。孔子活了七十三岁,有道是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个年龄绝对算是高寿。这和孔子健康的饮食观和卫生习惯是分不开的,其中就有姜的功劳。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对孔子食姜的嗜好进一步作了阐释,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

川贝贝点了点头:“是的,我们那儿也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医生不用开处方’。不过我之前也觉得奇怪,夏天这么热,怎么还吃姜这种这么热性的东东,不应该喝喝凉茶清热解毒吗?后来也是学了《黄帝内经》才明白其中奥妙。”

哪知林谕远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夏天这么热,孔子也坚持吃姜?不会上火吗?”

太傅显然有些为难,直说道:“这……为师也不是很明白。你可以去太医院问问。”

宁心公主立马举荐川贝贝道:“现在这儿就有一位太医院的专业人士。”说完看向川贝贝,还向她抬抬下巴,示意她解释解释。

川贝贝起身说道:“姜确实是消夏解暑的好东西,夏天吃很合适。”

其他人显然吃惊不小,顿时在教室里交头接耳了起来:“辛温发散的姜居然可以消暑?”

川贝贝解释道:“冬天,自然界的外环境是寒的,但人体的内环境却是热的。而夏天外界自然环境热,人体内环境,尤其是脾胃对比外界却是寒的。医学里讲究顺应四时,春夏季阳气生发,正是我们升阳的好时节,所以中医里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不少人因为天气热,吃很多冷饮,反而伤了阳气,浪费了扶阳的好时机,让脾胃寒上加寒。而从另一方面讲,夏天气温高湿气重,容易造成湿邪郁闭,久而久之甚至会形成痰湿体质。如果每天一早能来一碗祛湿的老姜汤,相当于桂枝汤的‘先其时发汗’,就是提前发汗,以汗治汗,郁热已经提前散了出来,白天就会身体通泰、身心舒畅,反而不容易出汗了。吃姜,正是充满了医学智慧的‘以热引热’、‘以汗治汗’之法。”

全班同学齐齐鼓掌,川贝贝还是第一次见到这场面,有些不好意思。果然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太医院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在尚书房反倒成了专家。

坐下后,宁心公主问道:“那贝贝姐,我是不是也可以喝姜汤呀。”

“可以的,你脾胃虚弱湿寒,喝姜汤既能祛湿,又能散寒,最合适不过了。”宁心公主舌苔白腻,消化不好,又容易腹泻,明显是脾胃湿寒淤堵,喝姜汤就是十分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