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53章 建议放开食盐销售(1 / 2)

第353章 建议放开食盐销售

丫的!

杜荷本意是要把李二引入道家学说上来,不仅未达目的,还惹火烧身。

明劲期,军方好多将军都进入这个境界。

年青一代中,象秦理、程处嗣、尉迟宝琳、李德謇、房遗爱等人也进入。

二年多的浴血奋战,让这波年青的将军迅速成长起来,技巧在战斗中得到磨砺。

纷纷跨入明劲期。

“陛下,微臣手上有一种食盐,采取特殊工艺制作,产品洁白如雪,没有一丝杂质。”

杜荷道。

从一个柜子里拿出来,交到李二手中。

哦!

李二看了看,品质上佳、颗粒均匀、大小一致,关键是干净,没有一丝一毫杂色。

呵呵!

“杜荷,这盐比朕宫中使用的还好,使用了什么工艺,产量一年有多大。”

李二问道。

考虑宫中采购,李二的想法太小家子气。

房玄龄、长孙皇后二人也在细细察看,感觉食盐品质确实上佳。

“陛下,这种盐取之不尽,从海水里提炼出来。一旦陛下放开食盐供应,各地盐价马上应声而落。”

杜荷道。

汉朝时期,百姓买不起食盐,沿海一带百姓采用小锅煮盐,获取食盐。

唐帝国境内,食盐一直被大家族把持、垄断,价格贵得要命,一斤要数百文钱。

成本呢?

只是十多文钱。

朝廷专营食盐、发放路条,不仅未把价格降下来,反而让商人获取暴利。

受伤害的是百姓。

“杜荷,盐铁专营是国策,也是帝国税收大户,一旦放开,国家税收会损失惨重。”

李二道。

呵呵!

“陛下,食盐专营对于帝国、百姓来说弊多利少。这些年来,食盐价格年年上涨,

百姓买不到质优、廉价的食盐。国家税收呢?依然没有增加,甚至逐年在减少。

盐枭、走私为什么屡禁不止,因为走私食盐能获取暴利。帝国年年抓盐枭、

打击食盐走私,效果极差,甚至可以说,没取到作用。盐枭与各地方捕快有勾结,

衙门内有人通风报信。朝廷一味严防死守,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必须扩大产量,

让更多的食盐出现在市场上,采取市场化运作。帝国只需要派人掌控好食盐进货渠道,

按产量上税,其他根本不用管。

食盐价格降下来,走私没有利润,谁还会去冒着杀头的危险走私,除非脑袋进水或被门夹了。”

杜荷道。

“陛下,专营、路条是滋生腐败原因,是以权谋私的天堂,是衙门与罪犯勾结的载体。”

杜荷补充道。

“杜荷,你小子知道吗?食盐放开,会关系到无数衙门、无数商家,

甚至影响百姓吃盐问题。一旦商人不配合,不销售食盐,百姓怎么办?

搞不好会引起动乱。”

李二道。

朝廷、李二的担心是真的,不是李二不想惩治腐败、惩治盐枭,是担心百姓生活无法保障。

盐商捏着朝廷、李二的脖子。

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官员惩治盐商,全都以失败而告终。

关键是渠道,朝廷没有掌控渠道,没有掌控盐井。

稍不留意,盐商就以停产、禁销来威胁朝廷,皇帝也拿盐商束手无策。

呵呵!

“陛下,您与朝廷的担心微臣知道,也可以理解。不过,微臣向陛下保证,

一旦放开食盐,微臣一声令下,会让天下到处有这种洁白如雪的食盐供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