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四十五节 算计(1 / 2)

第四百四十五节 算计

第四百四十五节算计

贞观三年的夏天,也是一个多事之夏,尤其是是西北经州,突厥人浩浩荡荡而来,又丢盔卸甲而去,这是。少年未有的大捷,朝廷上下弹冠相贺,军心士气大振,那些反对与突厥交恶的大臣集休失声,主战一派占了上风:而突厥方面由于吃了一个大亏,不仅黑水部落大部分被歼,后来在戍堡下又扔了近万具尸休(其实没那么多,还有一些烧成灰了),损失了大量的物资,颌利的威望大幅下降,许多部落首领又开始向突利的方向摇摆,而回纯则趁机壮大。

泾州在连日睛好之后,又是一片连绵淫雨,如果不是之前张陵督促各县勤修水利,这田地又要淹了。不过,这还不是最愁的事情,虽然在突厥入寇时,田里的粮食抢收了,但那些突厥兵颗粒无着,恼羞成怒之下烧毁了不少房舍,从州府到县衙,开始组织人力建房幸好已经进入下夏季,否则死伤难免。

连续一个月下来,且不说张陵整整修了一圈,便是小婉也累得不轻她要组织人力救灾赈济,慈善事业也要劳心劳力的。

“这长孙玉说话也不靠谱,不是说你又要动了吗?这旨意怎么还没有下来,这回应该将那“署理,二字去掉了吧?””小婉现在像是个官迷。她这个女官的职位,也就是这么回事了,但老公还有进一步的机会,趁着李世民在位,老公再进一步,等李承乾即位后,张家可以继续保持这份荣宠,至少以后三代是不用愁了。

“代字是拿不下的,我估计是外调。””张陵猜测道。

“外调……………最好是离长安近一些,已经好些年没回长安了……”小婉嘟囔道。

“要不……,…你先回长安侍候娘?””张陵试探着问道。

“哎!。”

小婉大摇其头:“万一树走了,长起一片森林叶办?”。

“什么树走了?。”张陵不解。

于是小婉就把“为了一颗树而放弃一片森林,的典故说了一遍,听完后张陵大笑”“婉姐,你放心,我这辈子就守定你这树树了,不过……,…树苗多来几颗呗?”。

说完,两个人进了帐子“种树苗”去了。

桥头镇这里的码头是泾水最大的一个码头,早年间因为泾州贫瘠,加上路途多有不靖,这里的商贸很不发达,可自从张陵来到泾州”不仅加大了对土匪的打击力度,同时整顿吏治加强各县的城乡管理,尤其是对那些乱揩油的差役大力整顿,进入泾州做生意的是越来越多,各个码头也是越来越热闹。

小婉是第二次来桥头镇”为的自然是商行的事情,回城时在码头边的客栈住了一晚,晚饭后便换了身男装带着两名护卫来码头看热闹。

有人的地方自然就有做生意的,码头旁边有不少茶铺和小吃摊,小婉晚饭吃得不错,便在旁边的茶铺要了一壶茶喝着,权当是消食,顺便和摆摊的老汉聊了起来。

“桥头镇这个码头应该是泾州最繁荣的码头了!””小婉感慨道。

“最繁忙?。”老汉笑着摇了摇头。

“怎么?难道泾州还有其它码头比这里更繁荣?。”一名护卫诧异地问道。

泾水沿岸除了一些正规的码头外,还有一些私建的码头…………就跟后世的走私一样,那些简陋的码头其实靠不了大船”也就是一些小贩子,有时候差役们也过去转一圈,顺便捞点儿外快。

“桥头镇就有,只不过官府向来是睁一眼闭一眼罢了。””老汉提到官府的时候颇有几分不屑。

他这一说,小婉就明白了,老汉说的是野码头,不过她还是有些不解什么时候野码头的吞吐量比正规的码头还大了?

“据说在那里交易的都是贵人,后台扎实,除了不卖官之外”什么都卖,连小孩子都不放过……”老汉叹了口气”“这年头官官相互,那些当官的除非是不想在官场上混了,否则怎么敢得罪贵人?他们甚至还和突厥人交易,路了野着呢!。”

“和蒙古人交易?交易什么?。”小婉警觉地问道。

“当然是盐、铁、兵器,这些东西赚钱得很……”老汉叹了口气。

“真是岂有此理!””

张陵听到小婉说的消息”不由得勃然大怒,走私已经够可耻的了,与突厥人做盐铁生意,罔顾朝廷法令”这才是最不可原谅的。

一直以来,泾州都有个奇怪的现象,几个世家的店铺所卖恻货物比其它店铺卖的都便宜,只是张陵虽然有所怀疑,却没时间细查,却没想到他们是通过走私来平抑物价的。

“这件事可经过证实吗?。”张陵发过火之后,又追问了一句。

“眼见为实,我在那里停留了一晚,亲自去看了一下,那里可比桥头镇码头热闹多了,就是码头简陋了一此地……”小婉说道。

第二天一上衙,张陵就派人将张温和新任的安定县令罗达刚找来,低声向他们吩咐了几句之后,二人心领袖会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