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二十三章 真假难辨(1 / 2)

第二百二十三章 真假难辨

.仅用了一天,志愿军就合围了开城,让停战谈判变得毫无意义。

虽然在二十八日,联军动了代号“赫克托尔”的全面轰炸行动,投入近两千架战术战斗机与上百架轰炸机,分批次进行了十多轮轰炸,仅投下的jdam炸弹就过两万枚,此外还消耗了上千枚空射巡航导弹。但是这种高强度的打击,并没遏制志愿军的攻势,因为志愿军本来就没有完全依靠后勤保障。

可以说,联军的投入非常巨大。

当时,为了增强轰炸力度,博茨曼不仅调动了部署在关岛与冲绳的十六架b2a,还从本土调来了两个联队的b52h与b1b。为了避免占用前线机场,这些重型轰炸机都是长途奔袭,投射了经过特殊改进、采用惯性与地型匹配制导的巡航导弹之后,再经过两次空中加油返回本土空军基地。

别的不说,一百零四架轰炸机就投下了近三千吨弹药。

毋庸置疑,联军的空中打击能力异常强大。

要知道,如果换成h6的话,飞三百架次也投不了这么多炸弹,而且使用空射巡航导弹的话,h6的载弹量不到六吨,仅为b52h的五分之一。

相对而言,联军的战术空中力量更加强大。

虽然在电磁武器的威胁下,联军的战术飞机不敢深入朝鲜领空,只能在安全区域投掷防区外弹药。但是在动员了两千架战术战斗机,而且没有必要担心遭到志愿军防空战斗机拦截的情况下,这股打击力量绝对不可小觑。

按照美军公布的作战结果,在开城战役中,战术航空兵承担了百分之八十的打击任务。

仅在二十八日白天,联军的战术战斗机就出动了将近五千架次,向朝鲜境内投掷了过两万五千吨的弹药。

这是个什么概念!?

二战中,美军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的当量仅为一点五万吨,而联军的空中力量在一天之内就投下了相当于两枚原子弹的炸弹。

如此高强度的轰炸,效果却不够理想。

虽然联军宣称,在二十八日的轰炸中,任务完成率在百分之六十五以上,远过第二次战役中不到百分之三十的成功率,但是这个战果没有得到志愿军确认,而按照志愿军公布的损失数据,二十八日仅有三百多台运输车辆被炸毁,损失的作战物资不到五千吨,而且从鸭绿江到开城的后勤保障线没有中断。

很快,志愿军就用行动做出了答复。

二十九日凌晨,部署在东线战场上的第六十五集团军起了进攻,天亮前就让侦察部队越过了三八线。

这次进攻,算不上重点,是名副其实的佯攻。

虽然魏成龙并不打算唱配角,在开城战役打响后,没有立即起进攻,而是让第六十五集团军在战线上全面展开,但是在仅剩下一个步兵师与一个**装甲旅的情况下,第六十五集团军再怎么展开,也无法在长达两百公里的战线上取得全面突破,能在部分地区越过韩军的防线就很了不起了。

从军事价值来看,第六十五集团军的进攻算是火上浇油。

虽然在东线战场上,韩军有足够的防御纵深,不用像在西线那样,必须为了都顶住志愿军的进攻,但是对联军高度依赖的空中力量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联军的前沿机场中,有六成在东线。

如果让志愿军在东线取得突破,联军就得撤消这些前沿机场。

对于正在执行高强度空中打击任务的联军来说,把作战飞机往后撤退,除了延长作战飞机的往返航程、多烧一些燃料,浪费更多的时间之外,最大的问题是,韩国后方的机场容纳不了所有战术飞机。

战斗机再多,没有机场做支持,也是摆设。

如果撤走部分战斗机,联军的空中打击强度必然大幅度降低,而且还得分出一部分力量对付第六十五集团军。

可想而知,能够用来打击志愿军西线部队、以及后勤补给线的空中力量将大幅度缩水。

没有了强大的空中打击,联军别说守住开城,能在三八线上站稳脚跟就不错了。

题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美军的增援部队还没到,当时在韩国的只有第七步兵师的一些残余部队,以及大约四万名非战斗人员。

让这些美军去对付第六十五集团军,等于自寻死路。

韩军更加靠不住,在开城打得那么艰难,要是让韩军在整条战线上分散作战,后果难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