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百零二章 巡视江南(2 / 2)


于是大家纷纷表示同意,也都表示会全力支持教化推进。程知节默然的点头道:“我会随时跟进工期的进度和质量,进度慢的还有不达标的都将进行通报。

另外你们回去统计各县各郡的读书人数量和信息,我会专门派人培训并分发教材,由国家出资安排他们到各乡镇进行扫盲,并每半年对他们的成果进行考核和奖惩。”

众位官员答应一声,没有心思多待;都急急忙忙的回到了自己的属地开始安排教化任务。

接下来一段时间修路的事情程知节扔给了史无畏,图书馆和蒙学建设安排给了盛彦师。他自己则带着一家人以及李承乾顺着大运河一边考核一边游览,就来到了江都。

现在江都这里已经完全推行一年两熟的稻种,加上水利便利,粮食价格很低,家家都不少的余粮。

李承乾十分高兴程知节道:“老师,江南这么多的粮食,如果咱们采购过来全部运到北方去,不是能很好的平易北方的粮价,北方的老百姓也都能吃到便宜的粮食,就再也不会有饥荒之虑。当年您在这里推广岭南的三季稻真是功德无量。”

程知节微微一皱眉道:“殿下,你想过没有如果大批量的稻米一下子运到北方。粮食价格暴跌,谁会受到损失?”

“损失?为什么会有损失?”李承乾有些诧异。

程知节笑道:“殿下请想,如果粮价大跌,那些粮商们还有种粮为生百姓会怎么样?他们会赔的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也会造成局势的不稳,和饥荒又有什么不一样?”

“啊?”李承乾有些接受不了,他焦急地道:“老师那可怎么办?难道我们就干看着这些粮食发霉?”

程知节笑道:“现在北方的粮价还是有些过了,我们可以适当的运过去一部分打压粮价。剩余的我们想办法就地消化;我准备联合江南商会试着酿酒或者进行深加工。这样咱们就可以消化这些粮食,也不会对北方的粮价造成太大的冲击。”

李承乾默默点头,躬身道:“学生受教。”程知节道:“殿下,你以后可是要掌握整个大唐,所以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可是一人计短,多人计长,以后殿下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样就能不偏不驳,少犯错误。

还有殿下时刻在脑子中记着做一件事,是不是对天下百姓有利,是不是对大唐有利,如果是肯定的就下定决心去做,如果没有就需要好好地考虑一下。

当然殿下一定要避免急躁,不能急功近利;像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本来是一件有利于天下的事情,最后却搞得天怒人怨,天下大乱。所以真请陛下做任何事都不要一拍脑门就决定,而是要三思而后行。”

李承乾点头道:“老师说的是老成谋国之言,承乾谨记。”

“好!太子殿下听得进去,也不枉老臣一番苦心。殿下你看怀默他们都在船头玩耍,你也赶紧去吧!玩也是你们学习成长的一部分。”

李承乾答应一声,快步的跑了快出去。

船队顺着大运河进了江都,这里经过宇文化及的叛乱,和李子通等反王的连番摧残已经有些破败。程知节他们进了城,依然是没有直接去拜访各地的官员,几人乔装打扮到周围的县城乡村去访查。

江都虽然有些破败,不过毕竟是皇帝待过的地方,这里的文风比其他地方兴盛很多,乡镇的蒙学基本都已经普及,有很多人也都愿意夜间来学习一些文字。

还有各县的图书馆中人满为患,每天来借阅的人都排起了大长队。

对于这个状态程知节非常满意,他们暗暗记在心中,准备将江都作为典型向江南,岭南两道推广。

在江都等地考察一番之后,众人弃舟登岸然后一路向南进入了岭南地界。本来应该是一片莽荒的岭南,却是生机勃勃。田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特别是随着他们向南,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

这里的蒙学基本都已经普及,还有很多的人家请了私塾先生到家了教学生文化。在城中不仅图书馆人满为患,就连遍布的大小书店都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这里的文化氛围很浓啊?”李承乾等人不住地感叹,程知节也是默默点头,不愧是李靖全部心血治理的地方,果然与别处有不相同。

他们随着如织的人流进了番禹城,这里是商业的天堂,每天的人员流动比长安还要打;大小的客栈基本上都已经客满。程知节等人也不得以直接去了番禹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