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十三章 有妖孽(1 / 2)


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太子大闹如意宫一事,不过午时就被人传开了。

宫内沸反盈天,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一个了不得的消息——

东宫与如意宫彻底撕破脸闹僵了,贵妃与太子,这对母子甚至都闹到了兵戎相见、彻底决裂的地步。

贵妃娘娘下达的通牒——在今日戌时之前,太子想不出更好的法子,朝廷必须遵从娘娘懿旨,调拨各地军防营的兵力镇压流民之乱。

然而,戌时一到,朝廷未等到娘娘执凤印下达懿旨,反倒等来了双龙符加持的储君令!

太子有令:不得动用武力镇压流民,派朝廷传令使及驿站递铺,奔赴各地方驻军与衙门,督促官家开仓放粮、拨银赈灾,令财务大臣拨出国库储备的银两,以作采买救济,并责令皇家道观天机弟子,分头前往饥荒瘟疫重灾区,统领天下道观、玉清宫弟子们,齐皆行动,开山门,以衣、食、药等物布施饥寒交迫的各处流民,救济众生,施与大德。

佛、道、儒,及各地仁义堂,纷纷响应朝廷号召,架起大锅,由人来排着队,每日不间断地舍粥,提供善堂给无家可归之人、一个遮风挡雨的栖身之所,让寒冬冷风里捉襟见肘、食不果腹的寒门之士,也感受到一丝温暖,一线希望。

太子用人得当,强有力的监督下,储君令一丝不苟地落实下去。

大江南北,轰轰烈烈的赈灾义举,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时之间,万人空巷,招来“无过虫”于人群中散播消息——此乃储君仁厚,心系天下苍生,是为万民翘首亟盼的盛世明君!

一片大好的势头之下,原本集结成伙、抓起锄头棍棒、就想豁出去与朝廷衙门对抗的流民起义军,顿时流失了大部分的人力,——填饱肚子穿暖衣裳那才是头等大事,又有哪个乐意卖了命去打仗?一听有饭吃,个个争先恐后跑去领米粮、接救济。

连喊打喊杀的头领们,都阻拦不住这些人奔向衙门口扛米袋的脚步。

起义军顿时呈瓦解之势。

听到赈灾放粮乃是太子下的命令之后,起义军里为首的豢龙义士,竟也放下兵刃,扛着米袋参与到赈灾的义举当中,竭尽全力帮太子笼络人心,让储君令顺利实施。

当然,凡事也有例外——

流民之乱当中,有几个绿林好汉一贯仇视朝廷狗官,揭竿起义,四处招兵买马,然而,好不容易聚拢来的人心,转瞬又流失了,打仗没有人手,心里头窝火的好汉,竟跑去衙门马厩放火。

小打小闹的,终归成不了气候,眼看着四处放粮赈灾,民心渐渐趋于平和了,好汉们自个扛着光杆旗帜,没了威风,直恨得牙痒痒,心里头可就纳闷了:东宫新立的储君,到底是个什么人物,居然敢跟他的老子唱反调,他老子还在领兵打仗呢,他自个倒在四处灭火。

流民之乱逐步趋于缓和,民间暴\动瓦解于无形。

如同杯酒释兵权,一笑泯恩仇!一袋米粮、一件棉袄,就让贫苦百姓感觉到些许温暖,心中重燃希望。

百姓的想法很质朴也很实际——不到逼不得已,谁都不愿流血卖命去打仗,老百姓只想有个安生日子,图个温饱,一家人平平安安的。

眼看着拨乱天下的硝烟战火,就这样瓦解于无形,百姓也不再日日心中咒骂暴君,反而在口中念叨储君,更有甚者,在家中供奉香案、立长生牌位,祈祷储君早登大宝,也好让百姓真正地过上舒心日子。

万民心中宛如点燃了一丝希望的火苗,有了个盼头。

恰逢年关,佳节临近,村头连个小娃娃都拍着小手叫过年吃糖粑粑,大人们脸上云开雾散般的,好歹露出一丝笑容。

百姓们祈求过个平安和顺的好年,有的人却唯恐天下不乱。

譬如废太子李炽。

煽风点火了许久,仍挑不起战事的李炽,心里头可堵得慌。还有如意宫的贵妃蓥娘,这段时日也是难熬。

除了这两个人,也还有一拨人,终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这些人便是晏公为首的肱骨良臣。

太子这番作为,令晏公他们既欣慰,又忐忑难安!

晏公知道储君令下,平了民愤,却将太子自己置于险境之中——天下民心所向,将会引发天子何等忌惮!

以暴制暴,向来是匡宗执政核心,太子一再悖逆,甚至不惜与如意宫闹翻,与母妃决裂,一意孤行下令开国库,放皇粮、拨银赈灾,国库里除了年节进贡的岁银,还有苛捐杂税下、从百姓身上搜刮所得,而今,却都还给了百姓。

太子不仅擅自动了国库皇银,连各地驻防军中储备的粮草,也派往赈灾所用,此事传到暴君耳内,太子怕是要大祸临头了!

晏公整日在家中召见同僚,私下里合计着对策,无奈,多日不得良策,好似除了两虎相斗必有一伤之外,再无别的出路可寻。

臣公们束手无措,在政事堂进进出出时,也大多唉声叹气、惴惴难安。

一片愁云惨淡之中,却有一人开心得不得了!

此人,正是宰相左淳良。

太子与如意宫决裂,违背了当初他劝太子不动声色、借助如意宫势力扎稳脚跟的那一片苦心,然而,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松了一口气,觉得太子与贵妃反目成仇,这也是迟早的事。

该来的,总会来。

没了贵妃从中作梗,太子之后所能倚仗的,也只有他这个舅舅了,不妨趁机将皇后当年的冤屈,揭出来,让那一纸血书,助太子度过此番危机,——什么开仓放粮、拨银赈灾,圣上真要雷霆大怒,怪罪下来,到时候,他帮着太子倒打一耙,一口咬定那是贵妃陷害太子的狠辣手段,再当着圣上与太子的面,把新仇旧恨一并算个清楚,让皇后的冤案大白于天下,将所有罪名都推到贵妃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