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三章 君臣议(2 / 2)


一直空着的东宫,十多年都没有迎来新太子的东宫,居然会在寥寥数月之内,迅速地拥有了它真正的主人!

※※※※※※

元隆十七年,处暑。

受封护国大将军的王冕,已领兵数万,至西北边陲,讨伐逆贼——曾经的晋阳、布川、平东三镇节度使,手握重兵雄踞一方的周义山。

周义山起初还曾派遣信使与王冕将军喊冤,称万俟先生之举,他并不知情,坚称景王之死与他毫无干系,王冕听罢,猝然举刀,砍下信使脑袋,送还周义山。

两军正式开战。

战事如火如荼,持续数月,王冕那边忽来战报——铁甲军主力攻破防线,直捣黄龙,周义山领兵败退,逃往南域藩镇节度使苗启三所辖地界。

苗疆多葱岭,巫蛊毒术之地,险山恶水,甚至有食人尸怪深夜出没,本应当穷寇莫追的王冕,却收到朝廷加急圣谕,命他继续率兵追敌,连南域节度使苗启三的兵力,也要一并摧毁清剿!

数日后,朝廷得到一个非常不妙的消息——王冕所率的数万铁甲军,深入苗疆山岭后,遭遇离奇险境,鬼打墙般的被困在峻岭之中,怎样也出不去了。

继兵部右侍郎兼京畿守备营将领赵野将军失踪后,王冕所率的人马也在进入苗疆地界后,猝然如人间蒸发,杳无音信,再无军情战况回报朝廷。

兵部左侍郎晏公,直言南域节度使苗启三并无谋反迹象,周义山穷途末路之下去投靠苗启三,圣上若肯收兵,责成苗将军将逆贼拿下交予朝廷处置,那么,事态或许不会演变至此!

而今,眼看天子怒火滔滔,下旨命王冕领兵攻来,不分青红皂白就要将苗启三的军部一并剿灭,他自是不能坐以待毙,只得与周义山联手抗敌。

苗启三虽无造反之心,却被周义山坑了,也被暴君逼反了!

早朝之时,晏公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了以上这番话,耿直倔强,直言不讳,激得暴君震怒,进而打消了让晏公领兵增援的想法,怒起拍案道:“朕要御驾亲征!”

臣僚皆惊。

晏公暗自咬牙咒骂:何时冒出个名唤“四渎”的太医丞,寥寥数月竟将暴君医治得生龙活虎,暴跳如雷之下,也不见旧疾复发,这下可好,当真要御驾亲征了!

“朕意已决,尔等无需多言!”暴君一意孤行,誓要杀周义山取其狗头,以泄恨雪耻!

大臣们惶惶而问:“天子出征?何人监国辅政?”匡宗脱口而出:“朕御驾亲征,当由太子监国。”

于是乎,朝议之事由征讨逆贼忽而转向东宫立储!

臣子们平日里虽有提及册立太子之事,今日却是亲耳听到圣上在朝堂之上、当众提出此事,臣僚登时激动万分,纷纷出列启奏圣上,道出各自心中太子人选。

君臣一合计,居然意见高度统一。

关于太子人选,无论左相的“亲左派”亦或是与晏公素有交情的臣僚,都道出一个人名,——佞臣、良臣,意见空前一致,实乃朝中罕见奇闻!

初始,君臣缄默、以笔书写心中太子人选,左淳良执笔时毫不犹豫写下“皇长子珩”,晏公提笔疾书“皇长子珩”,其余臣僚唯他二人马首是瞻,“亲左派”紧盯着左相,见他官袍袖口微露手指,大拇指往上一翘,众人忙低头写皇长子之名,晏公则连暗号都不必打,众人心知肚明:“凤女天相”,况且凤女还是他收于膝下的义女。自当写皇长子之名。

左淳良与晏公默写的太子人选,递到御案上,匡宗摊开自己所写的薄纸,一对照,三张纸上,写的都是同一个名字。

匡宗面色微沉,只说了一句:“众爱卿深知朕意。”

见暴君面色一沉,众臣心也往下一沉。听罢暴君所言,众臣心又往上一悬,一个个心里头是吊水桶似的,七上八下,猜不透圣心此刻到底是喜是忧,亦不知此事能成不能成。

暴君抛下这句话后,便拂袖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