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百零七章像个高档鸡(1 / 2)


俩人在清晨重温了激/情,只是这一次,彼此的表情更加的清晰,仿佛那种快感也更加的真实了,李沧海终于确定自己是真而且真的上了燕紫的床,不,确切的说是拉着燕紫上了自己的床,只是昨晚酒后发昏,他也说不清到底是谁更主动一些,总之,这一切就这样看似毫无道理却又水到渠成的发生了,让你根本就没有机会后悔。

燕紫虽然在大学谈过男友,却在毕业的时候分手了,自从那一年,就不曾和男人有过肌肤之亲,而这一次,李沧海健硕的身体,仿佛是一台大马力的发动机,源源不断的向她体内注入动力,让她终于找回了久违的快乐。

完事儿后,俩人连在一起休息好大一会儿,李沧海笑着说:“今天要被你榨干了。”

燕紫听了很是得意,笑着说:“老李同志的体能不行哦,还要继续锻炼啊。”

李沧海笑着看了看燕紫,没说话,心里却暗想:“还是年轻好啊,这才几年,自己的体力下降明显,看来健身真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事。”

俩人休息了会儿,便起床去洗澡,洗完了穿好衣服去餐厅吃过早饭,准备出去转转。到了门口,燕紫去拦出租车,李沧海看她抬手打车背影,突然有些感动,便站到她身后说:“要不给你配辆车吧?出门办事方便些。”

燕紫扭头看了一眼李沧海,拢了拢散乱下来的头发说:“还是算了吧,当初分公司成立时佟总就说了,我得自负盈亏,买车、养车,得多大成本啊,现在分公司业务量还上不去,今年能不能盈利还不好说呢,再弄辆车,又得几十万的成本。”

李沧海听燕紫说的有道理,再次叹服这丫头在经营上的思路清晰,内心里反而越发的想替她做点什么,便坚持说道:“这样吧,我个人掏钱,不算你分公司成本,配辆车给你们公用,怎么样?”

燕紫扭头朝李沧海笑了笑说,“再说吧”,说完便拦下辆出租车,拉开车门请李沧海上车,待李沧海坐进去,她又说,“你往里坐”,说完便也跟着坐进了后座。

李沧海在深圳盘桓了两天,白天跟着燕紫出去吃喝玩乐,晚上和这丫头夜夜笙箫,享尽了人家欢乐,若不是沈睿给他打来电话,他还真是有点乐不思蜀了。

离开那天,燕紫一直把李沧海送到机场安检门前,临别之时,还依依不舍的抱着说了会儿情话,若是不了解的,还真以为是热恋的情侣呢。

李沧海此时也颇有些不舍,直到登上飞机才有时间反思自己这几日的变化,为何以前对燕紫戒备森严,却突然在这一个陌生的城市放弃了抵抗,到底是环境改变了自己的态度,还是自己原本就有期待,只不过在等待一个时机呢?

回到省城后,李沧海直接去找了沈睿,HR公司的业务有了较大的突破,省城这边有沈睿盯着,可自己那边却缺少一个人来照应,虽然田小美这一年来跟着沈睿学了不少东西,可她毕竟还没有毕业,况且她现在还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看来,又要考虑一下人事布局了。

李沧海挠了挠头,一时也没有太好的人选,便笑着说:“要不你还是先盯着点吧,随随便便找个人,反而帮倒忙,我也不放心。”

沈睿叹了口气,哀怨道:“你呀,就是鞭打快牛,跟你好的人可算倒了霉了。”说到这儿,她又无奈的摇了摇头。

李沧海笑着摸了摸沈睿的手,又劝慰道:“既然知道,你就多受累吧,谁让你跟我好呢?”

沈睿故意绷着脸一把甩开李沧海的手,骂道:“德性!你小子少拿话填巴我,说完又俯身往前凑了凑说,算了,说正事吧,公司的流动资金已经不多了,我的家底你也知道,我手里还有二百来万,那是拿来养老的,我不想再往里扔了,可现在公司规模效益还没显现出来,我估计今年盈利是困难了,资金的事,恐怕还要指望你了。”

李沧海皱了皱眉,也犯起难来,要知道车城旁边那块地的事还没落实,如果不出意外,批文是不成问题,但是资金恐怕多少也得象征性的补一部分,如今HR公司这边又需要注资,两下加一起,恐怕是个不小的数目,一味的靠安若素那头,也不是办法。

沈睿见李沧海默不作声,知道他为难,便关切的问:“怎么,有困难吗?”

李沧海故作轻松的摇了摇头说:“没事,我来想办法吧。”

沈睿见状,也就不再追问,转而聊起了家庭,问李沧海家里好不好。

李沧海笑着说:“就那样吧,平平淡淡,啥好不好的。”

沈睿诚恳的看着李沧海说:“两口子过日子,平平淡淡才正常,没有不好就是好,弟妹怀孕期间,你得多回去看看。”

李沧海点了点头说:“我知道,不过她现在回娘家住了,我总觉得有点别扭。我不喜欢去岳父那住。”

沈睿听完也点了点头说:“那倒是,客观的说,弟妹回娘家住对她养胎不是坏事,但对你们夫妻感情就不好了,你要是不乐意回去,早晚得出事,傻丫头,我要是认识她,我肯定得劝劝她。”

李沧海知道沈睿是真心实意为自己好,感动的点了点头说谢谢,又笑着看着她,希望她能感受到自己的真诚。

沈睿也盯着李沧海看,看了好大一会儿,俩人都不约而同的笑了出来。沈睿笑完了又说:“我都这样了,还给你出谋划策呢,是不是有点搞笑?”

李沧海连忙摆了摆手说没:“那个意思,旁观者清,对你婚姻来说,我是旁观者,就我的婚姻来说,你是旁观者,你看的比我清,是因为立场,而不仅仅是你自己的经历,况且失败过的人,往往更容易认识到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