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章 西域游击战(2 / 2)


赵启明摊开手:“都跟你说了,游击战是以弱胜强,你的兵力肯定是不多的,能围住城池就已经很不错了,埋伏人家的援军也是胜在突然袭击,打完还不跑难道要被人前后夹击?”

奴儿恍然大悟,擦掉鼻涕说:“那游击战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耗?”

“恩。”赵启明眯着眼睛,换了个舒服的姿势:“说了这么久,有点渴了。”

奴儿赶紧从身上拿出猕猴桃,然后递给赵启明。

“马场外面的山上采的?”

“恩,呼伦去采的,很新鲜。”

“不错。”赵启明没有去接:“剥了皮再给我。”

奴儿只能放下纸笔,流着鼻涕帮赵启明剥去果皮。说起伺候赵启明,能超过他的恐怕只有细柳了。毕竟已经跟着这个老师很长时间了,早就被调/教成了合格的“童工”。

“这游击战,讲究的以弱胜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赵启明继续说着:“兵力不足虽然是劣势,但神龙见首不见尾,灵活性远超过对手,这就成了优势。”

“老师的意思是说,按照这样的打法,是不能占据城池的?”

“即便占据了也守不住。”赵启明说:“更何况如果占据了城池,没有了来去如风的行动力,就不再是游击战,兵力不足的劣势也会很快暴露出来。”

奴儿剥着猕猴桃的匹,点头道:“所以这游击战,是兵力不足时的打法。”

“恩。”

“但游击战,要怎么破解呢?”奴儿忽然问。

赵启明听到就笑了。

这是抗日战争中最好的战术,爱吃红烧肉的少年用游击战打下了江山,成为各国部队潜心研究的军事案例,奴儿居然想要破解,这可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没办法破解。”赵启明直接道。

奴儿听到这话急了:“那如果别人对我们使用游击战,怎么办?”

“游击战不是谁都能玩的。”赵启明说:“要有战略纵深,才能发挥最大的潜力,你指望我们周边那些小国打游击战,凭借优势兵力就能把他们解决了,当然翻不起大浪。”

奴儿想了想,然后问:“那如果是西域呢?”

“西域怎么了?”

“西域很大,如果那里的人也用游击战,我们怎么办?”奴儿问:“匈奴人在草原上的打法,就有游击战的意思,河套之围的时候他们也打算围点打援,要不是颍川侯利用河套天险,还有新骑兵去消耗有生力量,可能他们当时就成功了。”

赵启明好笑:“连这个也知道,看来你把军报研究的很透彻。”

“老师让我仔细读军报的。”奴儿有点不好意思,但想了想,他又接着说:“右贤王所控制的西域也有城池,他们要是利用西域的辽阔,使用游击战术,要怎么去破解呢?”

赵启明笑着道:“右贤王只是控制了河西走廊,其他的地方是别的国家,匈奴人在草原上有战略纵深,但是他们没有城池,更何况他们有自己的狼群战术,那不是游击战。”

“假设。”奴儿追问:“假设他们完全控制了河西,用游击战对付汉军。”

赵启明想了想:“那你也用游击战。”

“啊?”

“先不管攻城略地,用骑兵的机动性长途奔袭,攻击他们的部队,打完就走。”赵启明说:“消耗战斗力量,直到他们的兵力连游击战也组织不了,到时候在让步兵攻占城池,加固城防。”

听到这里,奴儿眼睛亮了起来:“这真是好战术。”

“废话,我可是你老师。”赵启明看了眼奴儿:“怎么还没剥好?”

秋天是猕猴桃成熟的季节,剥完皮的果实暗绿,如同玛瑙,让人很有食欲。

赵启明品尝着饱满多汁的猕猴桃,享受着奴儿崇拜的目光,不禁眯起眼睛。

长安城再怎么暗流涌动,小侯爷的日子照样过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