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零之漂亮女配第4节(1 / 2)





  田馨顺着话题说道:“嗯,回家看看,之前我妈帮我攒了一百多块钱,我有用处回家取钱。”

  吴婶外号大喇叭,是家属楼最爱打探事儿的,听罢问道:“拿钱?那你妈给你了吗?”

  “我妈说家里钱紧呢,我只能过几天再来了。”

  吴婶脸上摊着笑容:“哎呦,你们家日子不赖,还能没这俩钱?你都结婚了,当妈的可没有伸手到婆家那管钱的,你也太实诚了。”

  田馨也没搭话,嗯了声,下楼间,她听见吴婶跟其他邻居唠:“老田媳妇真有意思,扣着出了门子的闺女钱不给,到底不是从小养在身边的,感情不行。”

  这笔钱,一时半会儿要不回来,田馨心里有数,她这么做,主要是想通过要钱这件事,拉开和娘家的距离。

  以前,沈红缨时常往苏家跑,在田馨耳旁说苏家的错处,从田馨手里讨要好处,挑唆离婚,田馨想远离娘家人,疏远的太快显得突兀,她向沈红缨要这笔钱,沈红缨不想给,这段时间自然不会来找她。

  更何况,作为书里的对照组女配,离女主田静远一些,说不定也就不会那么倒霉。

  田馨又往知青办跑了两次,每次得到的结果都一样,现在返城的知青众多,工作安排要等上面的调度,早晚会解决工作问题。

  田馨没办法,按照书里的轨迹,这份工作恐怕要一年以后才能安排。

  一年后,田静考试失利,失去上大学的机会,沈红缨才会格外惦记着田馨的工作。

  想要扭转书里的设定,恐怕要好好思量思量。

  做生意需要钱,上大学更需要钱,田馨打听了,去高三只插班一年,学费就需要五十块钱!衣食住行样样需要花钱,复习文化知识需要拼尽全力,在上学前,田馨需要把一年需要的钱都赚出来。

  田馨和田静不同,田静有田铁军和沈红缨疼爱,吃穿不愁,钱上面也不缺,日子过的像大小姐。

  田馨只能靠自己。

  关于做生意,田馨认真琢磨了,她擅长做酸汤水饺,尤其调的一手好酸汤,羊肉、猪肉馅的水饺满口生津,加上鲜美酸香的汤底,尝过没有不说好吃的。

  不过水饺这生意现在做不成,现在还是供应紧缺的年代,光是猪肉的材料,田馨就没办法能搞得到,猪肉按月供应,每个人每月才一点点,做水饺生意,这得多少人的供应才够呀!

  但凡原材料稀缺点的生意,田馨都熄了念头,就连走街串巷卖个糖葫芦都是做梦,白砂糖八毛钱一斤,还得有票。

  难,在七十年代末期,没有路子想做生意,实在是难。

  最后,田馨把目光转到了大碗茶上。

  田馨观察过,他们这个省会算是旅游城市,时常有外地游客过来旅游,在省城的商业中心,也没有专门买水买饮料的店铺,游客们想喝水都得自己带着水杯。

  现在天气渐渐冷了,瓶子里的水混着秋风,喝上一口透心凉,如果田馨摆上一个大碗茶路边摊,热腾腾的大碗茶水卖三分钱一碗,想必能有市场。

  上一世田馨去过一趟首都,首都人爱喝大碗茶,前门箭楼那有一处青年茶社,专卖大碗茶的,飘着茉莉香味的茶水,价格不贵,路过口渴的人都会来上一碗。

  大碗茶没什么成本,一桶茉莉花茶叶就能泡出来好多好多碗茶,和田馨一起下乡的郑小梅她爸在供销社上班,田馨琢磨,她没有票,多花点钱不知道能不能买到茶叶

  第五章 探亲养父母

  下午,田馨去找郑小梅问了,郑小梅一口应承下来:“不就是茶叶吗?这个容易,现在除了逢年过节送礼,普通人家也不讲究喝茶叶,最抢手的是普洱茶,普通的茉莉花茶叶,没有工业券也行,有我爸呢。”

  田馨大喜,来之前她设想过,现在供应比前些年松快了不少,托关系茶叶不难买,可也没想到这么容易,茶叶是工业生产品,需要工业票才能买得到,田馨手里就一点工业票,买不了多少茶叶。

  郑小梅又说:“茉莉花茶叶不需要工业票,就是价格贵点,得双倍价格。”

  田馨忙不迭点头:“这个没问题,能买到就行。”

  茶叶田馨也没敢多买,大碗茶生意虽然花不了多少成本,但她到底是第一次干,心里还是发憷的,万事开头难,她先试试,如果生意好,茶叶再多买也来得及,如果大碗茶生意无人问津,这点茶叶就留着自己喝。

  郑小梅问:“田馨,商店里新来了一批羊剪绒帽子,最贵的26块钱,丁级的帽子才18块钱,你不给你们家老苏买一个?听说都抢疯了,供应不多,有票都得排队。”

  羊剪绒帽子?田馨在街上看别人戴过,这是现在最流行的帽子,内里是羊皮材质,冬天戴起来保暖时尚,男同志都梦想着买一顶。

  可是价格太贵,最便宜的十九块钱,要知道普通职工一个月的收入也就是三四十块钱。

  田馨摇摇头:“算了,太贵了我不买。”

  郑小梅又道:“之前你让我提醒你的,怎么改主意了?当时你说给你娘家爸买一顶。”

  田馨心想,那是她之前猪油蒙了心,就她那个亲爸,一根帽子毛都不给他。

  苏蔚冬作为一个丈夫,基本还是合格的,虽然人不在身边,但是每个月都给她钱,也没过问过她的花向,田馨之前那么作,苏蔚冬也都由着她。

  过段时间两个人好聚好散打上离婚证,就再没有联系了,田馨再给苏蔚冬买一顶羊剪绒帽子,就当是离婚礼物=,但现在田馨没什么钱,帽子只能以后再买。

  田馨现在花的都是苏蔚冬的钱,等以后她有了钱,会把这笔钱算好还给苏蔚冬。

  田馨回到苏家,赵桂芬还没下班,两个上学的孩子也都没放学,家里没人。

  田馨去了厨房,每月供应分粗粮和细粮,细粮大米白面经常紧缺,家里米缸的大米还有薄薄的一层,赵桂芬平时也舍不得吃。粗粮就是红薯玉米之类的,供应不缺,就是味道一般。

  田馨翻开自己的粮本,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精打细算,细水长流,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字样,摸着粮本,田馨心里踏实了许多,有粮食就饿不着。

  田馨估摸了一下,苏家粮食供应够,首先赵桂芬有工作,她作为职工每个月的供应是32斤,两个弟弟妹妹作为城镇居民,每个月的供应是30斤,田馨因为是下乡青年,户口迁回来后粮食每个月有点定额补助,每月供应是三十五斤。其中每个月的定量,都是百分之七十细粮,百分之三十粗粮,每人每个月是三两油。

  粮食好赖够吃,苏家缺的是钱,一家人日常开销、再加上两个孩子上学的学费,靠着赵桂芬的工资,日子过的捉襟见肘,好在有苏蔚冬的贴补,日子还能勉强过下去。

  大碗茶的生意就是田馨的一个念头,能不能做得成还两说,最近这段日子最重要的,还是知青办的工作。

  有了工作,田馨每个月就有稳定的收入,就算是考上大学,听说现在还可以带着工资去上学,国家对于知识分子格外优待。

  毕竟田馨这个工作,除了她自己,还有其他人惦记着,如果工作真过个半年一年再安排,沈红缨田静那边搅局,田馨还真不一定保得住,毕竟人家是书里女主,有光环照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