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第177节(1 / 2)





  如这次,好些地方的百姓即便是选择了再等等看,可他们心中也知晓,这个等待是决计不能拖到来年新红薯上市。

  且最好还是再提前些时日便将其售卖了,以防万一。

  于是经常下乡的商者们也发现,那些个过去老实木讷的老百姓们开始变了。

  他们的话变多了,嘴能说了,人也变精明了。

  第215章 七夕

  商者们还在纷纷抢购那些红薯时,林立文这边又得了好些新种子。

  更甚至林立文还在交易时,趁机跟一些番人多交谈了些,对对方的国家也做了一些了解。当然,这种了解多为当地常种植作物,别的林立文不会问,番人也不可能愿意跟他说。

  “我素来喜欢种植。”林立文说道。

  番人点头。

  关于林立文喜欢种植,并且十分擅长种植的事,如今在他们番人圈子里也早就传播开来了。

  一同传开的,自然还有林大郎很有钱,林大郎很大方。

  林立文便笑着又说道:“我刚听闻了你的话,对一些作物很是好奇。我这边想要购买,不知你这边可否愿意帮我捎带过来?”

  “一些吗?”番人惊讶。

  林立文:“对,一些。价钱这一块,依旧按照咱们之前的来。”

  番人做的是两国之间物资上的生意,背后也是有一个大商队在的。往来运输两地物资时,帮林立文将他所需要的种子带上便可。

  种子也占据不了什么地方,但是价钱这一块,林立文一直都给的很不错。而这一次他要了好些品类的种子,加一起的银钱便更不是个小数目。

  而且除了农作物外,一些家畜,林立文这边竟也有兴趣……

  于是番人离去事,整个人很是高兴。

  因着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特产作物,因此林立文找寻的自然也不只这一个番人。可以说,但凡跟他多讲解了自己国家有那些常种植作物的番人,好似都被林立文下了帮他采购种子的订单。

  没多久,林立文找番人大批量采购种子的事,便也传开了。

  京中那些贵人们收到消息时,竟一点也不觉得奇怪,甚至还有些好奇和期待。

  “可有打听到,那林大郎这次都跟那些番人们采购哪些种子?”

  “那些番人们都不肯说。”

  “都不肯说么?那林大郎这次到底给了他们多少银钱啊?”

  “想来应是不少……”

  若非银钱足够多,番人们又如何会这般嘴紧。所以番人在还没将种子卖给林立文,赚取到那大笔银钱之前,是绝技不可能将彼此间的具体交易内容透露出去的。

  林立文给的银钱确实不少。

  因为银钱不够多,那些番人们不会这么的积极。至于所花出去的那大笔的银钱,林立文到时便只能再用那些作物,努力从贵人们和富户们身上薅些羊毛赚回来了。

  也正是因为林立文用大笔银钱开道,番人们之后果然也陆续的帮林立文将好些新种子捎带来了皇朝。

  于是在永兴帝在位的最后这几年里,几乎每一年,林立文那庄子上都能种植出一些新农作物。

  当然也有一些种子,对气候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它们喜暖不喜阴,于是林立文便安排人将种子捎带去了南地,拜托当地的农官帮他试种。

  这些农官全是从农学院出来的,所以皆是林立文的学子。对夫子的这点请求,农官们也都很尽心的去完成。

  而在种植成功后,林立文便直接将这批作物上缴给朝廷。同时也将负责种植的农官,一并写进文书里。

  若是可以的话,林立文确实是想每一样新作物都能从那些贵人们身上薅来银钱。毕竟他需要多些银钱,才能如这般大笔大笔的银钱砸出去,让那些番人们心动,主动提皇朝捎带来各种优良的好农作物和牲畜。

  但林立文也并不执迷这赚钱。

  毕竟他赚钱的目的,本也是为了能替皇朝寻觅更多的优良农作物和牲畜,使得百姓的生活更为富足。

  只要这个目的能达到,少赚那么几样农作物他也并不在意。

  这样一来,朝廷得了新物种,对负责头次试种且成功的农官自然也会给予嘉赏和后期推广种植的任用。

  只是想帮夫子的农官们这会便真的是又惊又喜了。

  如他们这般草根出身,大多数的人其实能做到农官对于时下这种大环境来讲,已然便是极限了。但即便如此,在亲朋好友的眼中,他们已然是很有出息的了。对于他们自己而言,目前也很是满意了。

  毕竟哪怕职位再低,他们也是被朝廷登记在册的官。

  这是门庭的改换,也是社会地位上的改变。

  永兴四十六年,七月初七。

  临近傍晚的时候,眼见着城门都要即将关闭了,却见着不少京中百姓或乘坐着牛车马车,或是骑着骡子或者马,又或者是聚集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往外面走去。

  而守城门的护卫们对此俨然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了。

  因为这些百姓并非去别处,而是今日京郊外最大,也是最为繁华的一处草市因七夕节举办了灯会。

  京中这些百姓便是去到那草市上瞧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