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第84节(1 / 2)





  他其实并不是在为王四郎说话,他是怕林立文因此生气而不小心惹怒王四郎,王四郎抄起家伙反给林立文来上一下!

  要知道这位林大郎可是他们刺史大人如今最为看重的宝贝,可万不能在他的带领下,被西州一汉子给伤了。

  这便也使得原本只是冲着林立文给的高嘉赏而下乡的衙役们和农家好手们,教那些村民们冬小麦的种植技术时也就更为上心了。

  而此时,之前大家学来的新农具——一种用酸枣树枝或是别的树枝,然后编织在如往常大家使用过的长形耙下方一般模样上的木框新农具,也终于派上用场了。

  “此物之前教授制作时就与大家说过了,是用来耱地的。而耱地的作用,便是用来保墒。”

  至于如何使用,那便更为简单了。

  就跟长形耙一样,前头用牲畜或是人力拉着,然后在已经耙过的地里用此农具进行一遍耱地,也可以叫做盖地。

  但因着这物件是木制,整体较轻。因此要想将地能耱得更好些,那木框上就需得压制一些重物,或者是直接站立一个人。

  大人的话往往体型过重,牲畜拉动,大家舍不得。人力来拉,更为费劲。因而一些大人便把目光,对准了自家小儿们。

  他们让家中体重较轻的小儿们坐在木框上增加重量,然后再由前头的大人们拉着一块耱地。

  小儿们还从未这般“玩”过,因此一坐上去,便再也舍不得下来了!

  如一些家中只有一个小儿的倒还好,毕竟西州百姓们谁家还没有个十几二十亩的地啊,这还是种地干活的正事。自家小儿喜欢玩这个,便让他们坐个尽兴便是。

  只一些家中小儿过多的,那便少不得争抢一番了。

  于是好些地里便出现了类似这般的情景……

  “呜呜呜……爹娘,三郎耍赖!他已经坐过一亩地了,这回是轮到我的,可是他不愿意下来!”

  大人们便少不得暂时停下来,或是哄着耍赖坐在木框上不肯下来的小儿下去,又或是去哄更为年长也能听得进去道理些的大儿们……

  当然也有两边都不肯退让的,这时候大人们便得给他们屁股上一人来上两下。

  然被打后,也不过是哭闹两声。但只要等到大人们一喊:“谁要上来坐?”后,保管还在哭闹的小儿们便都停歇了下来,又开始争抢起来了……

  第105章 硼砂

  西州冬季极为干旱,小麦要想高产,种植前的镇压提墒便极为重要。

  其次便是抓住合适的播种时间。

  再然后,合适的施肥播种后再覆土,碾压能使得小麦苗株肥壮,根茎多生,才能更好的将深层土壤里的水分吸收,增强它自身的抗旱防寒能力。

  而如今西州的村民们因为对林立文极为信任,所以他们在种植的时候,也十分认真的按照林立文所教授的种植技术去种植。且碰到困难时,再不见过去那般冷独和排外,他们还会主动去询问驻村的衙役们或是农家好手们。

  衙役们和农家好手们因为有林立文给的高额嘉赏在前面吊着,他们在驻村时,不管是教授还是解答老百姓的疑问,态度和耐心也很是良好。

  这是因为要是在驻村时与老百姓们闹出事来,责罚且不说,关键是还会影响他们的嘉赏。

  林立文这段时间也没少骑着马,带着杨越和赵武下到冬小麦地里去巡视。毕竟是第一年试种,即便是种植技术和注意事项都事给衙役们和农家好手们培训到位了,但地都还有美,中,薄之分呢。

  然后巡视时,林立文针对一些长势欠缺的地里,还可以根据其展现出来的情况,给予此地主人一番种植指导。

  好在如今西州春小麦已经全部收割完毕,林立文最近除了冬小麦试种之事,手头上暂时也没有别的很要紧的事物要处理。因此他在时间上,确实是比较充足的。

  至于闫刺史,他最近特别关心的便是各县城水车制作投放一事,早先西州受干旱缺水之苦久矣,如今好不容易出现了水车这等灌溉好物,那么其推广一事便成了重中之重。

  而从六月初第一架水车投放试用成功后,林立文安排各村派遣村中善做木工者前去学习这些木匠们学成归乡至如今,西州十四县城的水车投放可以用得上一个“遍地开花”来形容。

  这些水车的灌溉面积都没有特别的大,但是架不住它可以日夜不停歇的自行转动。于是但凡是靠有大片农田附近的河道里,便都可以看见一架架的水车。

  而这些突然出现在河道里的一架架水车,也引起了以放牧为生的一游牧民族的注意。

  他们并不种地,只以放牧为生,甚至还有一些人还保持着远古祖辈遗传下来的生活习惯,并不会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地方生活。

  为了放牧牲畜,这些游牧民族便时常随着水草茂盛而迁徙。

  早些林立文教授村民们制作水车时,尚且属于夏季。夏季炎热不缺水草,这些游牧民族便会大多数生活在草原上。可等到即将入冬,草原上风雪交加,他们便会开始迁徙。

  要么往草原更深处迁徙,要么便朝着气候较为温暖湿润的南方境地迁徙。

  “这是何物?为何能自行运转汲取这河道之水?”

  他们族中可是有一些与汉族通婚的对象,因此关于水车的来历,很快这些人便也打听清楚了。

  “水车?未曾听闻过这物件。”

  “林大郎所制?林大郎……怎的好生熟悉啊!”

  “咦,先前听闻有一迷路汉人……就是传授给阿康接生之术的那人,他好似也叫林大郎。”

  “要不去问问他?”

  阿康便是林立文上一次所碰见之人,他那一支游牧民族是禺知,也可以称呼为月氏。属于比较亲近汉族的一支游牧民族,因此常生活在西州府城临近那一带的大草原上。

  “阿康,阿康!这位林大郎可是你之前认识的那位林大郎!”

  阿康摇头:“我不知。不过大郎之前与我说过,他是来西州办公务的。”那会他可是想留那位林大郎多住上几日好生感谢来着,只是对方说他有公务在身,要赶着行程这才作罢了。

  随后,阿康听闻族人诉说他所认识的那位林大郎,在来了西州这短短时间里,不仅制作出了这神奇的水车引出河道之水,还教授西州一些种地者冬日种植小麦时,心中却不大相信。

  “听闻早些时候,那些汉人种的麦子一亩地就能比往年多收一半回来!”

  “这事我也听说了些,说是那位林大郎让大家拿石头去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