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退出科举后我靠种田封侯第3节(1 / 2)





  林老头和林老太一共生有两子三女,都已成婚,其中林大姑就嫁在紧挨着林家村的刘家村。听说了侄子在学堂里出的事,一大早,林大姑就急忙赶过来了。

  在林立文醒来之前,林大姑已经就昨天学堂的事问了一遍。所以一看到林立文,对方就噼里啪啦的训了起来:“你个不争气的东西,家里人供你念书容易吗?花那么多银钱,就是让你不好好做功课,让你在课堂昏睡,让你被夫子赶出学堂的?”

  原主的记忆里,林大姑就是整个林家里,嘴皮子最利索,脾气也最火爆的人。

  作为原主的姑母,她也有资格在这训斥侄子。

  林大姑越骂越生气:“亏的家里人这么多年省吃俭用,辛苦操劳的供你念书,你在学堂里做的那些事,你对得起家里这些年为你花出去的银钱吗?”

  骂到后面,气得狠了,林大姑还伸手对着林立文的背狠狠拍打了两下。

  林立文知道,林大姑气成这样,更多的还是对原主的恨铁不成钢。在林大姑骂的时候,他也一句话都没说,只低着头站着。

  那些事情虽然不是他做下的,但还是那句话,接管了这具身体,原身干的那些事,他也只能一并接下。

  林大姑训也训了,打也打了后,瞧着林立文低着头站在那,心里又心疼起侄子来。她对着家里人问道:“学堂那里,真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这时候也别讲什么脸面不脸面的了,哪怕是跪着去求,只要能求得周夫子再收下也行啊!脸面再重要,那也没大郎的前程重要啊!”

  只是这话问出来,林家二房两个站着不吭声。林老头和林老太坐在那边叹着气,至于林老大,他蹲在地上,头低垂着,也一句话不说。

  剩下林周氏,站在林老大旁边不停的抹眼泪。

  昨日林立文被送回来之时,周夫子的话也被人一并带了过来。而那些话里的意思,无一不在告诉林家,林立文不是个读书的料。同时周夫子也表明。他那里也是无论如何都不肯再收林立文了。

  林大姑见状,又急又心慌:“周夫子那不行了的话,咱们上县城,让芸娘帮着找寻下夫子?”

  林老大一听,埋着的头立刻抬起来了。

  林周氏也不哭了,双眼充满希冀的看向林大姑:“芸娘那里能行吗?”

  芸娘就是林老头和林老太的二闺女,因为模样姣好,经人介绍嫁去了县城。

  只是没等林大姑回话,林杨氏抢先一步开口了:“芸娘那里就算能帮忙找夫子,可这请夫子的钱从哪来?”

  一句话,就使得林老大和林周氏眼里的希望变暗。

  林家家贫,家里什么底子,哪怕不管家的其他人,细心一点就能算出家底。就跟林杨氏说的那样,林家根本送不起林立文去县城念书。

  林大姑也清楚娘家家境,她嘴角动了动,到底还是没说话了。

  林立文站在那,安安静静的把众人的话都听完后,直到这会才开口:“大姑,我不去学堂了。”

  关于还要不要继续回学堂念书的事,林立文昨晚上就已经很认真思考过了。

  念书考科举,考中了当然是前途光明。可真等林立文穿来才知道,考科举真没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年头消息闭塞,知识全靠夫子教导。若是没有好的夫子和足够的书本,想考出功名,难度不亚于登天。

  当然,原文男主这种受老天宠爱,天赋过人的不算。

  林立文论资质,也就是个普通人。纵然他穿越前念过大学,但现代的教育跟古代完全不是一回事。

  林家还家贫,一日三餐都尚且不能满足,林立文实在没法心安理得的吸着林家众人的血,去念一个他自己都不能确定是否能考出功名的书。

  林周氏眼泪流的更厉害了。

  作为一个母亲,是最心痛自己儿子的。

  林大姑心里也难受,犹豫了下,又说出了另外一个主意:“……要是真不念书了,让大郎拎点东西上一趟钱家。看看能不能从钱家佃点田地……”

  钱老爷家的地都是肥沃的上等桑田(注1),他家心善,收取佃户的租子也不高,因此村里人都抢着做他们家的佃户。

  钱家现在肯定没有还没佃出去的田地了,但林立文不是不久前跟钱家小姐定亲了么?作为钱老爷的未来女婿,钱家多少应该会帮衬一下吧?

  种地这事,林立文还真有这个想法。

  他本就是农业大学毕业,毕业后更是回乡搞过长达十年之久的土地承包。即便是穿越到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机器设备和化学肥料。但论经验和能力,林立文有自信能在古代把田地种出一定的成绩。

  不过找钱家帮忙,去做钱家佃户这件事,林立文却并不打算。

  林立文说道:“我想去开荒。”

  开荒两个字一出来,全家人的脸色都变了。

  就算是出了学堂的事也没责骂过一句的林老头,这会也黑着一张脸说道:“你去开荒?就你那点身板,你能开出个啥名堂?”

  林老大和林老二脸上露出了对林老头这话的赞同。

  林大姑也说他:“大郎啊,就算是念不成书了,你也不能自暴自弃啊!”她还说道:“大姑知道你心气傲,拉不下脸去找钱家……但还是那句话,脸面它不能当饭吃……”

  “你大姑说的对!”林周氏也赶紧道:“儿啊,咱可不能去开荒。”

  甚至连林杨氏都说了一句:“家里也没催着你做事……”

  总而言之,对于林立文说要去开荒的事,全家竟然没有一个是赞同的。

  要说开荒有哪里不好吗?至少现如今朝廷是十分鼓励老百姓去开荒的,凡是男子年满十五岁后,可向当地县衙报备,允许其开荒。对于开荒田地的数额,也是不受限制的。

  不仅如此,开荒出来的田土越多,朝廷还有一定的帮衬。比如提供一定的粮种,以及赊欠耕田所需的农具。

  但即便如此,愿意去开荒的老百姓却没几个。

  因为在没有先进的农具设备和培育出优良粮种的古代,整个农业生产力是极其低下的。

  农业大学毕业,学过这一块历史的林立文知道。纵观整个过去史,在没有杂交技术出来之前,各个朝代地里的粮食产量普遍是在亩产两百斤至四百斤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