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4章(1 / 2)





  阿难听到清则问起自己的事,立刻脸上涨红,她垂下头一心一意做手里的活,“娘子教过一点。”

  她这样的出身,学学武艺看家护院还成,但是学那些书卷上的东西,别人都会认为是亵渎圣人,甚至还会连累娘子。

  清则点了点头,“你家娘子是个心善的人。”

  他说完,手上使劲儿,就铲掉面前的积雪。

  “娘子的确是个好人。”阿难道,自家娘子对下人很好,从来不无缘无故的罚人。阿难记得的萧妙音两次发怒,一次是那些照看郎君和五娘的乳母不尽心,另外一次就是四娘想要推她下水。

  换个性子急躁的,估计早就把那个心肠歹毒的妹妹给丢到池子里一了百了。

  “……”清则不再多说,低头铲雪起来。

  阿难有心给清则减少负担,手里速度快的很,铲动的比谁都要用力,不一会儿旁人都看见阿难是有心帮清则了。

  清则看着面前那一道铲弄的干干净净的道路,回头看了看那些还在埋头苦干的师兄弟们,提起手里的工具去帮助他们了。

  阿难回过头来,见着清则不但不高兴,反而也不和她说话了,在摸不着头脑之余,也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她心底深处生出一种酸酸涩涩,眼里也有点胀。

  阿难站在那里手脚无措,过了一会一个侍女跑过来,“阿难,娘子叫你呢。”

  阿难这才梦醒一样的点点头,“我这就来。”说完,她大步走向那个侍女,脚下如风,活似是逃一样。

  跟着那个侍女走进去了,阿难才开口,“娘子找我有甚么事?”

  侍女翻了个白眼,眼白都快突出来了,“不是娘子找你,你站在那里,不觉得难堪么。”侍女瞧着阿难傻乎乎的站在那里,怪难受的,毕竟也是自己人,都要出手拉一把。

  阿难红了脸垂下头来,“多谢。”

  “别谢我。”侍女叹口气,“你这样子让人看了笑话去,别人说不定会说娘子怎么样呢,何况一个男人,对你没有意思,那么就丢到一边去。”

  同是女儿家,侍女哪里看不出来阿难的那点心思,阿难情窦初开,那心思想要瞒人都难,一眼就给瞧出来了。

  “……”阿难心里难受,头垂着好像做错了事一样。

  侍女见着赶紧把她给拉到院子里那边去了。

  萧妙音在屋子里听了小侍女的话,心里想去看雪景,但是她身体还没好全,小侍女就自告奋勇的到院子里去折梅花。

  梅花这会已经开了,淡淡的梅香散在空气中。小丫头拿了石头叠了脚,伸手去折,眼角瞧见阿难进来,攀了一枝梅花在手,甜甜的叫,“阿难哥哥。”

  阿难听到小丫头片子这么一句,脸上越发难看了。阿难平常为了行动方便,干脆做了男子打扮,平常小侍女叫她哥哥,她不觉得有甚么不对,毕竟只是一个小丫头,讲究那么多做什么。

  不过这会听来,她恨不得一头钻进地缝里去。

  阿难垂下头当做听不到,脚下匆匆走了。

  小丫头“嘎”了一声,闹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了,再搞不清楚她还是小跑着进屋子,把手里的梅花给萧妙音看。

  萧妙音正在感冒,嗅觉和味觉都比较迟钝,放在鼻子下细细的闻,才感受到那一缕梅香。

  “这梅花开的真好。”萧妙音病中的心情因为这缕梅香而好了许多,眼角处笑意流露出来。

  “梅花开的不错。”长信殿里拓跋演看到宫人折下来的梅花放在瓶中笑道。

  太皇太后靠在三足凭几上,笑得祥和,她眼角处起了层层的细纹,早年保养不错,看上去不过三十多岁。如今眼角的细纹越来越多冬日里也越发的怕冷了。

  “如今老妇老了,平常在长信殿中无所事事,也只能靠着这些花花草草开心了。”太皇太后笑起来,“最近还好,六娘入了宫,老妇也算是有个晚辈陪着笑一笑。”

  说着,太皇太后看向身边的一个还梳着双鬟的小女孩,小女孩才十岁,眉眼低垂。

  “……”拓跋演笑笑,自从阿妙被送出宫之后,太皇太后又从娘家里接进来一个侄女。太皇太后的用心,宫里的人没几个看不出来的,对此拓跋演也只有叹息,一个才十岁的幼女,能抵甚么用?

  可是太皇太后却不这么认为,“六娘?”

  六娘性情和从小活泼不怕人的萧妙音不同,她老实的有些过了,甚至可以算的上几分木讷,但那份木讷落到姑母眼里就是本分了。太过聪明有自己盘算的侄女,她已经没有力气去改变也懒得去扭转,这么多年了,还没哪个人能够让她去花费这么大的力气,不合适就换一个。

  “回禀太皇太后,是。”六娘抬头回了这么一句。

  拓跋演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他抬头看了一眼六娘,六娘似乎已经回味过来自己这话似乎回的不对,巴掌大的脸上通红,头恨不得垂到地上去。

  “……”太皇太后面上依然和煦,“这个孩子就是心眼实诚,实诚的人就是容易吃亏。”她说这话的时候似乎想起甚么,话语里还有些感叹。

  “可是实诚的人也是有福气的。”拓跋演道。

  “老妇愿六娘能够如同陛下说的那样,有实诚人的福气。”说着太皇太后看向六娘,“陛下,有老实人在身边,总比一个心思玲珑的人好不是?”

  “太皇太后所言甚是。”拓跋演垂首道。

  “如今兰陵嫁出去了,老妇身边越发寂寥了,有六娘这个孩子陪着,可没有个孙儿,总觉得不放心。”太皇太后叹口气和拓跋演又说起子嗣的事来了。

  朝堂里名义上已经归政,但实际上许多事必须和太皇太后商量才能通过。太皇太后想要孙辈承欢膝下,也没有这个空闲。

  “……”拓跋演只是笑,不说话。他年轻等得起,可是太皇太后一日比一日显露出老态,也越来越急着孙子的事了。

  “陛下出去走走吧,外面的梅花开的正好。”太皇太后靠回凭几上说道,她看向六娘“六娘你也在陛下身边服侍。”

  拓跋演挑眼看了一眼那个过于娇小的女孩,他从床上起身来。

  毛奇给他拿来狐裘披在身上。

  长信殿里的梅花开的很好,猩红的一点在白雪中格外醒目。身边六娘走着,她垂着头,双手拢在袖中,一声不吭,若不是毛奇时刻注意着,不然旁人还以为这是哪个小宫人。

  “待得再过几日,也能骑马了。”拓跋演这话不知道是对六娘说的,还是对毛奇说的。